第两百章 切割产业-《晋末的卯金刀》


    第(2/3)页

    另一种则走薄利多销的策略,目的就是直接淹死周边想跟自己竞争的同类型企业,从而形成绝对垄断。

    说实话,刘泰把冀州跟幽州拿到手,倒丝毫没嫌弃它们因为战争导致相对破旧。

    相反,因为获得了冀州与幽州,所以他们正好消化掉因为青州市场保和而有所压制的青州产业的产能。。

    只不过原本的产业刘泰也没进行太多太长远的规划,或者说,就以当时的条件,布局本身就是最适合青州发展的。

    但现在随着时间发展,当初的布局反而有点不适应现在的社会了。

    别得不说,单是渤海湾商业航道的开辟,就注定了幽冀青三州的经济发展,必定是围绕着渤海湾进行。

    没有别得理由,只因为水运成本最低,到达其他三州的速度最快。

    所以刘泰相信,在相当长的时间,这条水道会成为北方的最重要的经济水道。

    那自然像食盐,织造,造纸等等各种产业在刘泰有心推动下,会在青州一个个郡县落户,而不是都挤在临淄。

    当然以这时代的生产力来说,一个郡县在解决农业人口的情况下,还能承接一项技术工种,完成技术整合就很不错了,就算刘泰想要给得再多,怕也没有足够人口承接啊。

    这些产业对比起最初甚至算不上是规划的野蛮生长,现在经过自己的规划,以及当地政策的扶持,相信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最重要得是,这些产业不论想采购原材料,还是想出售自己的货物,全部都因靠近海洋与船坞,完全能通过走水路的方式快速前往幽州与冀州。

    同时自己也会修缮道路,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方便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后续发展。

    与此同时,土地这种东西自己动弹不得,毕竟粮食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足够粮食自己想要干什么东西都不现实。

    但自己到底是要努力培养新阶级,而这开始兴盛的贸易,自然而然会带动渤海周边航海业的发展与需求,因为交通运输就是商业最基本的需求。

    在这繁茂商业的掩盖下,刘泰希望百姓们通过大船去捕鱼的计划能顺利。

    “今年开始应该让各港口挖掘冰窖储藏冬日冰雪,想发展鱼类食品,这冰块绝对少不了。

    不论打捞了多少海鱼,到最后也就只能用食盐处理之后制作成咸鱼干!”

    刘泰不由感叹了一句,开始在自己的身边记下了一笔,避免自己忘记。

    刘泰清楚,这时代渔民地位不能够跟农民比较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渔业产量跟不上来。

    否则,如果渔业一年的产量莫说要养华夏一亿的人口,哪怕只养幽冀青一半人口,以后就算自己不在了,看看后续的朝廷会不会禁止这渔民出海。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对古代社会来说,任何一个产业都必须要像第一产业农业那样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这样这个产业才重要,这才属于谁都宝贝,谁也都想要捞一笔的产业。

    而古代渔业因为古代渔民完全体现不出这价值,就算打到了鱼,对绝大多数渔民来说也不舍得吃,而是出售给有钱人家换取自己生活的钱粮,根本就是奢侈品的定位。

    那这种渔民又有多少的意义,对政府来说,就算是想要统战,都没有统战价值。

    而在华夏想真正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阶级拥有造反的能力。

    像农民最具有反抗意识,最愿意为一口吃得把皇帝拉下马,自然也就拥有相应统战利益。

    只不过他们被地主所剥削,他们的权利被地主所窃取,反成为他们明面上利益的代言人。

    而皇帝不知道这点,皇帝以为自己跟地主齐心,那就是跟百姓齐心,但现实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为地主压根不管谁当皇帝,反正只要不妨碍自己当地主剥削百姓,皇帝这个位置谁爱当谁当,谁当都一样。

    当然,当百姓被地主压迫得完全活不下去时,也就是要逆反天罡的时候了。

    虽然刘泰也看得出这里面的问题,但刘泰很清楚,建立在商贸繁荣上的航运,就政治利益来说完全毫无根基。

    因为商人本身就是拥有妥协性与软弱性,那自然这一条看起来好像是很重要的商业航道,也拥有这样的特性,这样的航道是不可能永远传承的。

    刘泰可以肯定,哪怕这条道路非常繁荣了,只要自己说一句话,这条商道说禁也就禁了。

    对绝大多数精致利己主义者来说,面对来自高层的命令,他们不敢有半分违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