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接收铺子-《荡宋》
第(1/3)页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立春过后,加之春节已过,家家户户真正地忙碌起来了。
官家为了民展生产,防止农作物单一化对天灾的防抗能力不强,多次下诏明令要求南方不能单一种值水稻作物。水稻单产是高,但是一旦碰到旱年,大宋时期可没有现代这么之水库水坝,可以长途输水,农民只能绝产绝收。
汉代以来,官家劝耕会要求各村社筑土牛,土地牛是春天劝耕的象征,这种古代的形式主义相当于今日挂在墙上的横幅:家家养奶牛,致富不用愁,大种大棚菜,家家富得快之类的标语。这种土牛一般高三尺六寸,象征三十六十日,头尾八尺四寸,近乎二十四节气,土牛头上还要搭个草棚来遮风蔽雨。
何麓一年一年在筑土牛,百姓种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现在立春筑的那头土牛跟一头快饿死的骡子一样,看着丝毫没有一点精气神,还没有农妇打的粪堆垒得高。
大宋开国至今至,已历四任皇帝,太宗皇帝时就号召江南、荆湖、两浙、福建诸州等地方官推行粟、黍、大豆,大麦、大麦等作物,由官府发放种子,在这些南方地区种植这些北方作物,不收取税赋。
因为种这些粮食作物不收税,朝庭推广后,经过长期的作物驯化,北方的作物适应了南方的气候,也在南方获得了丰收。加之北方战乱,大量的人口南迁,他们还是喜食北方的作物,这样渐渐地,南方也多了许的旱地作物。
但是官家发放的种子毕竟有限,不会有大面积地推广,只是作为一种战备粮性质来发放。水稻对于土地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在大户豪强的手里,小农种不到水田,每年就守着几亩旱地,种一些粮食出来打发自己的肚子。或着拿着打出来的粮食去集市上换,换一些白米回来吃。
因为市场上能卖得出去,个别的农家或是酒家菜馆子也会买一点农家菜,地里也会种一些韭菜、苜蓿、芜荽、蓖麻、蒜姜、油菜之类的作物,依时而种,尽量不让地荒着,增加一点收入。
农家人一年四季依时而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稍有蝗旱之灾便愁白了头发,不是他们不尽心力去管,而是人力微弱,战胜不了大自然。
这个时节,再不忙活,这个地方也就真的废了。地里田间,农夫们忙着挥锄放水,浇灌土地,试犁备耕。何保正还有何三叔现在一天到晚就浸在自己的那些田地里,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才回来,梁川想拉他唠点嗑都没机会。只能自己老实地呆在院子里劈柴。
这天,梁川依如往常,手里大斧小斧轮换,飞快地劈着柴禾。郑家的管家老蔡坐着一辆马车突然来到了梁川家门口。一个下人驾着马车,马蹄滴滴嗒嗒,马车上就老蔡一个人,没有其他人。
老蔡一路风尘仆仆的,梁川还让叶小钗去给他倒了一碗水。老蔡咕咚咕咚喝完了水,对梁川说起了几天前初一在郑家谈起的租用郑家冥衣铺的事情。
梁川本以为过几天就上门郑府去说这件事,没想到这位老仆倒自己找上门来了,应该是得了郑老爷的指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