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电费跟折旧费也是如此,干不干的,都是工厂报销,印刷所不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费用。 而红光出版社也属于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一个工厂的下属单位给下属单位干活,不给钱才是基操。 只是呢,红光出版社性质特殊,属于承包经营制,所以成本方面必须拿钱,红光机械厂总厂,是不会承担购买纸张与油墨这块儿费用的,但也就只是这两个费用了。 然而,当曹志强给出五千块钱,不是白给的,其实是一种激励性的奖金。 按照曹志强的规矩,一百万套图书,如果三天之内能印刷完成,并且保质保量,五千块全发。 要是超过一天,就扣五百元。 如果超过十天,奖金就全部扣没了。 在这种激励政策下,谁不玩命干啊? 只需要玩命干三天,平均每人就能拿到一百块,这谁不乐意? 因此,这个政策一出,加上真金白银往那一放,印刷所工人的热情瞬间就被点燃。 原因很简单,曹志强的加班奖金,实在是给的太高了。 你想一下,一个印刷所的工人,总共才只有五十人。 五千块钱一平均,等于平均每个人能拿到一百元啊! 这特么抵得上印刷所普通工人三月的工资了。 当然,这必须是在三天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完不成任务,多一天就扣一天钱。 不过正常来说,如果材料够,肯加班,三天内是可以完成一百万套的。 这可是印刷所的所长,自己帮着曹志强制定的规矩,那还能不清楚吗? 所以说,什么九九六,零零七,只要钱给的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那就真的是福报! 吊儿郎当混日子,不是大家乐意的,是没办法才这样。 真要是努力干活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谁不干活是傻子。 就这样,在曹志强的激励政策下,加班加点三班倒的大干快上的情景,时隔十七年后再次出现。 这种所有工人都争着加班的情况,看的印刷所的老所长是老泪纵横。 甚至连李厂长跟董书记都被惊动了,特意来视察了一下。 在看到印刷所工人那干劲十足的场面后,他们同样是唏嘘感叹了很久,对曹志气的喜爱也更深了一层。 话说回来,印刷成本压的这么低,那么零售定价该是多少呢? 本来曹志强是想定价25元一套的,不过这个价格立刻吓坏了众人。 因为这个价格的话,这书根本卖不出去,因为太高了,高的离谱。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定价是十元一套。 没错,就是十元一套,比曹志强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那套诗集,价格只贵了两元! 就这,还是曹志强力争的结果,要是按照余德利的说法,本来想卖六元一套的。 而且让曹志强无语的是,大家之所以能同意定价十元一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套书里加了曹志强的那本诗集。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一本书的价格其实很便宜,市面上质量一般的书,一般也就两三元钱一本,质量差点的书,一本才三毛五毛。 不过有一种书是特例,那就是诗歌。 诗歌在这时期,还是一种高大上的做平形式,毕竟更精炼,难度更高嘛。 所以在这个时期,诗人的地位明显比其他人高。 比如说,同样是作家,你说自己是小说家,我说自己是诗人,那我诗人的地位就是比你小说家的地位高。 这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是大众心中认可的。 也正因为这样,当初作家出版社出版曹志强那本诗集的时候,才定了八元钱的定价。 这个定价本来就很高,不过也符合诗集的定价策略。 因为这时候的诗集单价,的确就是比同类书高。 但相对的,诗集的销售量也非常低,受众群体太小。 所以啊,也正因为诗集是小众书,当初的作家出版社,才肯跟曹志强定了个内部的版税分成合约,而不是买断制。 如果是出小说,之前的作家出版社就不会那么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