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鸡蛋呀-《全家都是穿来的,就我土著》


    第(2/3)页

    常喜:“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强,这么多鸡蛋,如果你没卖到收购站,一打听就知道了。”

    许老三:“你看,我都说我就是说说了,你还没完了。”

    他想了想,说:“咱家留三百个吧。”

    常喜一愣,说:“这么多?”

    许老三:“你腌起来,等明年少不得要去省城的,你带咸菜,再好吃,人家也不觉得是贵重的东西,但是鸡蛋就不一样了。

    反正到时候村里会给我们报销的,我们再适当的加一点,呵呵。”

    这个不怀好意的笑声啊。

    常喜:“也行,听你的。”

    常喜:“明天你去公社带个小盆,如果有碎的,就放里面拿回来,免得到时候没有办法处理。”

    许老三:“可以。”

    他跟着常喜一起挑鸡蛋,感慨:“媳妇儿啊,我真是这个也不舍得,那个也不舍得。

    平日里不觉得啊,但是这么多鸡蛋放在一起,真是一下子就感觉到哪个大哪个小了。”

    虽然都是家养鸡,但是这鸡的蛋可不是同样大小,真的就有,长得格外好的。

    许老三爱不释手,说:“要不……”

    常喜:“我们再留下一百吧。”

    两个人异口同声,随即彼此对视笑了出来。

    她也是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好。

    不过很快的,她又说:“不过要这么多,咱们家吃不完吧。”

    许老三:“怎么就吃不完?

    一人一个,吃起来还不快?”

    他认真:“咱家日子越来越好了,就可以稍微吃的好一点,不然人都熬完蛋了。”

    常喜:“有道理。”

    所以说,怪不得这夫妻俩攒不下来什么钱,两个人愉快的就决定了,他们挑出来四百个大个头儿的,收到了仓库里。

    他们家是两个仓库的,但是现在都是满满当当的。

    可是越是这样,越是觉得好呢。

    “你承担一半儿费用呗。”

    许老三怼了怼常喜。

    常喜看向他。

    许老三:“我就剩下五块钱了,反正也不够,再说,我稍微留点钱,偶尔出门也要给孩子带东西啊。

    媳妇儿,好媳妇儿!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常喜:“好吧。”

    她感慨:“最近买了好多东西啊。”

    要是这么说,许老三就觉得无所谓了,他说:“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咱上辈子没钱吗?

    还不是什么也带不来?

    所以活着不能亏自己。”

    常喜点头:“对!”

    而且,经历过有钱都买不到东西的苦日子,常喜还是很喜欢这样仓库满满丰收的感觉。

    鱼啊蛋啊,全都有。

    “明早早点出门。”

    许老三:“没问题。”

    他们扣下来一半儿的鸡蛋,还是有点明显的,所以早早出门,免得遇见这个那个,被人看出端倪。

    不过,其实他们这个操作还是很安全的。

    毕竟,他们不是自己偷偷卖,而是自己留下偷偷吃。

    谁能想到啊,他家舍得留下几百个自己吃。

    因为鸡蛋的事情,许老三夫妻都有点兴奋。

    不过常喜还是格外的叮嘱小桃子:“家里有鸡蛋的事情,不许出去说。

    听到没有?”

    小桃子眨巴眼。

    常喜:“谁都不许说,小伙伴们也不可以,知道吗?”

    小桃子:“哦。”

    其实常喜也不想跟孩子说这些,但是他家就这么大地方,这么多鸡蛋是瞒不住的,作为一家人,小桃子哪里会不知道?

    所以只能先警告小家伙儿啦。

    小家伙儿:“可是,这些鸡蛋不是我们家的呀,不是要送去卖吗?”

    常喜:“这些蛋是要送到收购站,然后我们家再从收购站买。

    但是这样一来一回太麻烦,所以我们就直接留下来,但是账目是很清楚的。

    我们是会给钱的。

    所以我们家才有,但是大家都不买,就我们买,是很不好看的。

    别人要议论我们家败家奢侈的。

    所以,我们要悄悄的来。

    你出去一定不可以提这些事儿,知道吗?”

    小桃子:“……哦。”

    她歪了歪头,说:“我还是小孩子,不懂这些啦。”

    常喜:“那倒也是,反正你就知道,家里的事情不可以出去说。”

    小桃子慎重点头:“好。”

    常喜微微眯眼,说:“吃什么也不要出去说。”

    小桃子:“……哦。

    鸡蛋和油条也不行吗?”

    常喜:“不可以。”

    小桃子不能炫耀了,耷拉脑袋,说:“好的吧。”

    “老三,在家吗?”

    许老三出了门:“贺大爷?

    您有事儿啊?”

    贺大爷压低了声音:“我有点事儿找你……”

    两个人也没进屋,就在门口嘀咕了几句,随即,许老三点头:“成,不过邻邻居居的您可别跟我来那些虚的,您就按照收购站的价格……”

    常喜出了门。

    小桃子挪动小屁股,挪到了许柔柔身边,低声:“姐姐,妈妈把我当成小笨蛋。”

    许柔柔:“嗯?”

    许桃桃:“我都听明白了哦。”

    许柔柔眼皮儿一跳,问:“你都听明白什么了?”

    小桃子:“我……”

    她上下打量许柔柔,说:“我不告诉你。”

    许柔柔:“许桃桃!”

    许桃桃:“吼吼吼。”

    她什么都知道哦!

    她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孩儿了,她过完年,就七岁啦!

    所以她什么都知道的,她知道爸妈为了让他们吃上蛋,所以愿意拿钱出来买村里人的鸡蛋。

    可是,现在不许买卖,所以妈妈要说,他们中间经过供销社了。

    你看,这一点都不难。

    她都懂的呀。

    她才不会说呢。

    小桃子觉得,自己真是超级机灵的。

    她还知道呢,小嘉嘉的爷爷肯定也是要来“换”鸡蛋的,因为嘉嘉每天早上要吃鸡蛋,他们在供销社直接买,又要票又贵,她都懂的。

    她就是这么的聪明。

    “许桃桃。”

    小桃子:“哎?”

    许柔柔皮笑肉不笑:“你给我小心点。”

    许桃桃立刻捂住自己的小屁股,说:“我又没有犯错,你干啥威胁我?

    是想打我屁股吗?”

    许柔柔:“我不知道你瞎想了什么,但是你要是给我胡来,我就揍你屁屁。”

    许桃桃:“……果然是想打我屁股,我听话啦。”

    她嘟着小嘴儿,说:“姐姐,你不可以这么凶的。”

    许柔柔立刻就要上前,许桃桃:“啊啊啊!”

    她叫出了女高音。

    常喜掀开帘子:“你们俩要诈尸啊,给我安分点。”

    两个姑娘齐刷刷:“好。”

    在母亲大人面前,她们怂的如此简单。

    小桃子猜的没有错,贺大爷还真是来“换”鸡蛋的,他家也养了两只鸡,但是自从天冷,它们下蛋就不是很好,根本就跟不上小嘉嘉吃蛋的速度。

    他儿子经常从城里买一些鸡蛋过来,但是城里的价钱和收购的价格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难得有这么个机会,他可不就毫不犹豫的抓住了。

    收购站收老百姓是三分五,往外卖是四分五,可是这是要票的,如果想不要票,那就得去黑市了。

    黑市儿是五分。

    这他是知道的。

    所以,如果真的想买鸡蛋,一早在这里下手,这一颗蛋生生就能省出至少一分。

    就这样,贺大爷也大手笔的挑走了二百个。

    他自家自然是吃不完的,但是,难得有这样合适的时候,他亲家那边儿,他也准备了。

    许老三还真是没想到,他八百多个鸡蛋,现在就剩二百多个了。

    许老三看着剩下不多的两筐蛋,说:“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这个东西不花钱的。”

    常喜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这种事儿总是不多的,你这次能收得多是因为大家攒了一冬天了。

    想再攒这么多,就得好久了,而那个时候说不定天气好一点了,人家也用不上你了。”

    这么说,也不假了。

    许老三:“那倒也是。”

    鸡蛋少了,对许老三来说是个好事儿,他一大早赶着驴车往公社走,到了的时候,正好收购站刚开门。

    说起来,常喜还真是没有预料错,他这一路已经算是小心,仍旧是碎了四个。

    许老三觉得,自己真是太可怜了。

    不过既然自己想占便宜,这样的风险就得承担了。

    收购站清点了鸡蛋,许老三赶着驴车去了收购站。

    他也算是收购站的常客了,而因为上次做酒席的时候更加熟悉起来。

    老王头的小儿子是在县城工作,也娶了县里媳妇儿,酒席的事儿,饶是城里来的亲戚也没有说不好的,统统赞不绝口。

    那是大大的给他们家长了脸。

    “老三来了啊!最近可没看见你。”

    许老三把驴车停下,点头:“我最近去了一趟外地,回来又忙着村里的事儿,这不就过来少了。”

    俩人进了门房小屋儿,许老三拿出两个罐头瓶子的咸菜,说:“大叔,我记得上次我媳妇儿做酒席的时候,你就说这小菜儿好吃。

    我一直没倒出功夫过来。

    这不正好替村里送鸡蛋。

    就给您拿了两瓶来。

    您可别嫌弃啊,尝尝看。”

    王老头:“不嫌弃,这哪儿能嫌弃?

    你媳妇儿做菜的手艺,我可是知道的。”

    就是尝过,才知道好。

    他稀罕的摩挲罐头瓶子,寒暄说:“你咋替你村里来送鸡蛋?”

    许老三:“我现在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这不是得为女同志服务吗?

    天寒地冻的路滑,他们来公社总是不方便,我这就只能揽上身了。”

    王老头:“噗!”

    他直接喷了,随即上下打量许老三,不敢想,一个大老爷们竟然做了妇女主任。

    这,多难听啊。

    许老三看出来了,说:“其实干啥工作都是一样的,虽然一个老爷们做妇女主任有点尴尬,但是您也晓得我们农村人,能有这样的机遇已经很不错了,不然还要一亩三分地,挣辛苦钱。

    现在已经算好。
    第(2/3)页